短视频矩阵,死路一条

作者: admin 分类: 评论分析 发布时间: 2025-08-25 17:16

今天不聊AI了,天天给你们示ai,都不咋领情的。

聊AI多了,大伙都快忘了老马本行是搞营销的,技术纯属爱好。

像这年头,大清早亡了,辛巴也退网了,还有人在吹短视频矩阵。

人人皆IP,人人皆IP矩阵操盘手,动则能影响成百上千万粉丝“生死”。

I跟P之间距离有多远你知道么,中间还隔着Iam、Ican、Ido …..

99%的人还没算个P的时候,就死在了半路上。

教你做IP的钱揣兜里,侮辱你一句无能、傻逼,拂袖而去。

他要能让你成为个IP,他早就是个IP,而你只看到了诸多表象。

他操盘了多少个IP账号,他又是谁谁谁顶级IP的缔造者。

背后的行业红利,投入的资本,支撑的变现平台,丝毫不谈。

所以,人活着,得懂基本规律,规律是本质,本质是智商。

互联网行业照样有规律,跟经济、股市、大自然、人生,一模一样。

拿矩阵来说,也不是一个新鲜词,十六年前的微博矩阵,十三年前的公众号矩阵。

请问各位,现在这些矩阵还在么?还有多少人在做这两个平台的矩阵呢?

拿IP来说,生命周期超过十年,还能继续存活变现的,就算珍稀动物。

司马南都人人喊打了,因为IP的本质不是文化,做成像李子柒那种,才有可能。

大部分短视频的行业IP,只是快餐式内容的生产者,快餐能够成为传承百千年的名菜么。

网红就更别提,什么大蓝、小杨哥一众,都毁在了做矩阵,做短视频直播切片上。

具体原因下面说,如果要把短视频行业阶段划分,大致是三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成长期红利遍地,大批创作者涌入,这是做矩阵号最好的时候,也是韭菜地绿油油的时候。

成熟期群魔乱舞,拼刺刀拼人民币,起号难涨粉慢流量出现天花板,内卷但人人尚有口粥喝。

衰退期作鸟兽散,优质创作者逐步退出,垃圾同质化内容泛滥,虽瘦死骆驼比马大,却奄奄一息。

老马有个朋友,在成长期上的牌桌,18-19年左右的时候,搞了不同类目几十个账号。

单个账号粉丝几十万到上百万不等,公司养了一二十号人,只会用PR套模版搬运剪辑。

变现方式也很简单粗暴,挂车带货赚佣金,那几年是过得挺滋润的。

别说到现在,22-23年开始已经不好做,唯一出路就是卖号,卖得越早越好。

所以做过营销号,或者自媒体号的人都应该清楚,现在大把人私信问你卖不卖号,收过去继续搞直播带货。

讲完了大致背景,抛开现象看本质,我们来挨个分析一下,为什么IP最终只能算个P,短视频矩阵最终只有死路一条。

1、个人IP矩阵

做IP刨除一些硬性的个人条件,如何持续地输出高质量、有价值的内容,并能随着用户的需求去调整更新。

这是一件极其难的事情,跟做讲师一样,输出到最后,自己就中空了,更新不下去了,只能停更了。

老一套内容已经无法再吊起粉丝的胃口,激起粉丝的内心波澜,创新更谈何容易。

老马看到有些企业在招短视频运营,条件之一就是富有创意和创新精神,搞笑又无奈。

短视频内容创新的比例能占多少,还不是国内抄完国外抄,抄不动了加特效。

就拿张琦老师来说,她的天地人网营销概念,算创新么?还不是老酒装新瓶。

天网就是线上全网覆盖,地网就是线下门店地推,人网就是私域社群运营,扒拉一顿包装高大上。

这还不是关键,内容包装,噱头提炼,都是基本功夫,透过表象看背景。

张老师能火的原因,除了她个人的硬性条件好,是一个优秀的销售型讲师。

还抓住了成长期也就是疫情期间的红利,跑出ROI之后博商的大力出奇迹,持续烧钱投流追求高速和最大化变现。

但IP是经不起持久高强度变现的,慢一点不如快一点,佛性一点不如下手凶狠一点,不然赚不到大钱。

反观现在的张老师,切片都不用真人了,直接上数字人,上矩阵号,能搞多少算多少。

大家要搞清楚一个概念,能跑得赢的ROI,投一块钱赚两块钱,那投流还是可以搞的。

跑不赢了,做矩阵号去薅自然流,一个号一个视频有个500播放量,一百个号就是5万。

只有IP不值钱了,不好赚钱了,才需要用此下策,榨干最后的一点剩余价值。

所以真能赚钱,真有钱,谁会去大批量做矩阵号,这是违背“公序良俗”,公然与平台对抗的行为。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你一个IP每天产生的内容是固定的,靠各种切片混剪乱七八糟的邪术,伪原创出来的内容,对平台来说是大粪。

大粪也就算了,你还弄一个造粪机器,一堆的账号拼命地发,还鼓动粉丝加盟代理一起干直播切片,一起造粪一起赚钱。

这对于平台来说,大量同质化低质量的内容逐步泛滥,势必会极大影响用户的体验。

一个普通用户关注了你,本身就会因为平台算法的禁锢陷入信息茧房,刷了一个号发的是你,刷多几条又发的是你。

来来回回刷了半个小时,一半都是你,哪怕你混剪了,重复性的片段少了,你却把用户单位时间内接收的信息量搞复杂了。

用户进而对这种复杂且毫无价值的内容产生厌恶排斥,犹如神台猫屎,神憎鬼厌,平台此时就得清理大粪。

这就是老马上面说的,为什么有些网红搞矩阵,最终把自己搞死的原因。直播卖假货烂货,当大师违规推荐股票,这些只是让人滚出去的理由。

归根结底是不仅平台讨厌,用户也讨厌,从一开始的认可崇拜,到最后的迷茫厌烦,真的,IP一旦贱卖,就不值钱了。

如果说IP做矩阵号是当站街女,那某某明星入驻某某短视频平台,一下子涨粉几千万,这就是端着卖。

唯有端着卖,才能维护IP的价值,延缓其生命周期,可见当前市面上的IP,没几个这么干,更像一群骗子,忽悠一波就销声匿迹。

说到这里,如果你还想做个人IP的话,除了个人硬性条件过关,得摸摸口袋里还有几毛钱。

反正现在没有红利,你要是自信自己的内容还有市场价值,能感动天地人三界,那就耐着寂寞干吧。

做到最后记得回头看一看,自己还算不算个P。

2、企业矩阵

企业搞矩阵是最能感动老板的,我们搞矩阵吧,免费自然流,号多出奇迹,瞎猫总能碰上死耗子,万一哪个视频钓了个大客户。

说句真心话,老马做了这么多年的企业网络营销,心里总有一个结,那就是企业太缺内容了。

好的内容,不是让老板在厂房里跳舞扭屁股,也不是加个狗狗的特效跟大家说老板好像是条狗。

娱乐可以娱乐,但不能娱乐至死,最终要对外传播的,无非企业品牌、产品、文化、团队、案例等内容。

而这些内容,天然地跟娱乐性短视频平台存在隔阂,你没法很好地去娱乐化地展现出来。

一旦你把这些内容矩阵化,也还是在造粪,满大街泼粪,期待有个客户走了狗屎运路过踩中。

也有不少企业老板做个人IP的,发一发自己的工作生活,创业经历,管理心得等等,这都还算比较正常的,事实上能够获取到一些流量。

一旦还矩阵化,那就跟上面说的个人IP矩阵一个道理。老马个人建议是,这样Vlog形式的老板个人IP,需要坚持做。

别自我设定转化率,好歹是企业对外的一个传播渠道,有点流量总比没点强。

本着罗永浩跟大家交个朋友的心态,虽然粉丝群体中客户占比不大,但好在你IP正能量且坚持,交的朋友多了客户就来了。

而其它硬广性的内容你去做矩阵,还是洗洗睡吧,哪怕号多不怕被封被限流,你也是在让团队的小伙伴们做了大量无用功。

还是那句话,无价值且同质化的内容,从来都不是算法跟平台所青睐的,这条路越走就越黑,最终死路一条。

你还不如各个平台都做好一个号,比如老板的个人IP号,同步更新过去,不同平台的用户人群皆有差异,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广撒网捞大鱼。

别信谁谁家公司靠着矩阵号抓了多少询盘客户,一年成交了几千万,你没见过猪跑,还没听说过楼下彩票店又有人中了一个亿么。

我们都应该了解的一个道理,IP无法复制,概率更无法设定,没法复制重现的生意,本身就不能作为生意成立。

谁做生意天天去撞概率,开赌盘的都知道出老千控制赢率,你当前所能控制的,就是做好企业在每一个平台的官方账号。

无论这个账号是老板个人IP,还是企业硬广聚集地,守好这一亩三分地,做了就有流量,免费的等于白捡。

至于矩阵的春秋大美梦,你就让隔壁公司们去做吧,如果你觉得老马是在胡说八道,也无所谓的,你也可以跟着一起做矩阵。

老话讲,潮水退去就知道谁在裸泳,很明显是一条死路,也许只有你自己走到底了,才能体会。

短视频矩阵玩法,在互联网充其量只能算是邪术。

互联网的道是内容,营销的道是人性,反之则是违背规律。

我们都是地球这套系统所设定好的一串串代码,心态得摆正。

好了,以上就是老马今天的碎碎念,福生阿弥陀佛!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赞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Protected by WP Anti Sp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