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推客,没戏!
有小伙伴会说,老马你又来泼冷水了,咋见不得别人好呢?
还真不是,广西的暴龙哥曾经说过,咸酸菜是要跟牛欢喜一起炒的,这是定律。
微信推客从去年年底推出到今天,虽然不像以往诸多的腾讯系电商项目早早嗝屁。
但也让不少人自嗨了一把,老马现在才谈及此话题,属于提前马后炮一下。
主要是为了提醒很多中小企业老板、以及曾经做过微商、直销、各种盘的宝妈兼职人员。
投资有风险,入场需谨慎,哪怕你投入的不是资金,时间、人脉也是投入。
可能有些小伙伴对微信推客还不是很了解,这里老马简单地介绍一下。
微信推客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基于私域流量的CPS(按成交付费)分销机制,其运作流程如下:
商家在微信小店后台设置商品佣金比例。
推客(可以是个人、KOC、社群团长、分销机构等)通过专属推广链接或二维码分享商品。
用户通过推客的链接下单后,推客获得相应佣金。
分销机构批量招募和培训推客,形成机构+推客+商家的协作方式。
整个过程依托微信生态(如微信群、朋友圈、视频号、小程序等)完成流量触达与转化。
目前来说分销层级没有超过二级,超过了大家都懂的,微信对这方面限制还是很严格的。
那这套模式很新鲜么?最早的淘客到多级分销,再到社区团购什么的,在微信的地盘上,可以说早就玩烂了。
从社群烂到朋友圈,全都被类似的模式糟蹋过一遍,以至于早期微信强力封杀诱导分享及多级分销。
逼得现在很多卖保健品的只能把送鸡蛋、送面条引流过来的中老年人,由社群转移到微赞这类第三方加密直播间进行精准猎杀。
生态整顿得算是很到位的了,如今僵尸社群一堆、朋友圈折叠、用户疲惫,轮到微信亲自上场搞电商变现了,这可咋整?
没关系,还有视频号,视频号达人橱窗带货是个新的增长点,好不容易活跃用户上来了,抖音的玩法照抄就行。
这就是为什么微信推客现在还能讲出美妆、食品、家居等品类所谓成功故事的根本原因。
什么私域变现能力强的宝妈,通过社群裂变轻轻松松单月佣金过万,什么大学生团队月收益超8万。
这些分销机构包装出来的故事如果不足够吸引人,那又怎能招募更多人来成为推客呢?
套路就是这么些套路,玩法都是老酒换新瓶,所以即便你是曾经手握百万代理商的微商大咖,亦或是一方土霸王的社群团长。
免费流量是真的流失很多了,引流也没以前好做了,激活也不是靠开大会讲梦想吹收入,发优惠券免减送能拉得起来了。
真正能吃到点红利的,就是那些持续产出优质短视频内容的达人创作者,连切片混剪纯带货号都没啥前景。
说到底,行业定律就是本质规律,本质规律就是人性需求,很多人之所以一直跟着各种互联网项目屁股后面跑,就是没看清楚本质。
盲目迷信大平台、权威、大咖、专家,什么微信搞的啊,那流量有保证啊,吃不到肉,喝点汤也好啊,这项目肯定靠谱。
一通折腾下来,赚钱多少先不说,下一个项目做什么得先寻思着了,为啥?头顶上天花板,没啥可突破的了。
老马是看在眼里,话到嘴边,不得不说,下面是关于本质的详细解释,内容较长废话有点多,看不下去的可以关闭本文。
正所谓福生阿弥陀佛,我不渡人人自渡我,老马又不吃你家大米,没有必要,一切随缘。
1、人
为什么互联网行业内一直都有人说,腾讯的电商搞不起来,有基因的原因,也有团队的原因。
放之微信推客也如此,虎头蛇尾不了了之是大概率的事情,正常操作是走下坡路了拖个几年到最后砍掉。
关于这点,老马倒是想从本质的层面去讨论,为何一直在社交网络领域无敌手的企鹅,偏偏就不能好好地卖货变现。
那就得从零售行业的三要素“人、货、场”讲起,这个概念是阿里后期在新零售中提出来的,等于是又抽象进化了一下。
传统零售是“货、场、人”,以商品为中心,先有货,再建场,最后吸引人来购买。
典型的如沃尔玛、山姆,强调规模采购、货架陈列和选址布局,消费者是被动接受者。
到了电商时代,又变成了“货、人、场”,随着淘宝、京东等平台兴起,用户行为数据变得可追踪。
平台开始猜你喜欢,实现千人千面推荐。此时,人的需求被前置,但场仍以平台APP为主。
新零售时代则重构了“人、货、场”,人成为起点,通过数据洞察用户需求。
货柔性响应,C2M(Customer to Manufacturer),小单快反。
场无界融合,线上+线下+社交+内容(如直播、社群、小程序),这一重构标志着从卖货思维转向用户运营思维。
到这里,人已经被前置到第一位了,微信推客的核心就是靠人去链接人,否则不符合微信作为社交网络平台的底层逻辑。
根据社交网络理论,普通人通过社交平台所能触及的人脉层级和人数,可以从两个经典理论框架来理解。
那就是“六度分隔理论” 和 “邓巴数(Dunbar’s Number)”,前者侧重于理论连接极限,后者则是实际维系能力。
六度分隔理论简单来说就是任何两个陌生人之间,平均只需通过不超过6个中间人就能建立联系,但在微信上,可能就只隔着微信这个平台。
总的来说,你想链接的人脉,在微信上的路径越来越短,越来越高效,但是能链接的,不代表能触达。
各位可以看看你微信有多少好友加完之后,是从来没聊过天,而且越是没有经常互动维系的人脉,其信任价值越趋近于零。
邓巴数指的是一个人能够维持的稳定、有意义的社交关系上限约为150人,
这个150人包括家人、密友(约5–15人),经常互动的同事、熟人(约50人),能记住其背景并偶尔互动的弱关系(总计约150人)。
超过这个数量,人类大脑的认知负荷难以支撑对每个人的关系维护,因此在社交平台上,一度人脉通常为几十到几百人。
二度人脉假设每人有150个好友,那么理论上可达150×150=22500人,三度人脉可达337万人(150的三次方)。
总结一下,六度分隔理论的人脉层数可以达到6层,但实际只有1-3层是有效的。
邓巴数虽然三度人脉理论上可以达到337万人,但实际平均下来只有150人,绝大部分微信用户的好友数量集中在200–1000人之间,经常互动的少于50人。
从上面就可以看出,早期微信里面的诱导分享和三级分销如此火爆的原因,除了用户新鲜感参与度高之外,主要还是靠快速裂变,人脉基数一下子就爆发了。
一旦你把分销层级砍在二级以内,基数大打折扣的同时,对于推广者的激励程度也极大降低,假设一下,22500人跟337万人分别带来的收益,你作为推客会选择哪个?
另外微信的生态环境也实质上发生了改变,既早期的微信用户乐于通过六度分隔理论不断拓展人脉,到现在越来越倾向收缩成私密的社交小圈子。
还是那句话,被玩烂了,超过二级的分销模式已经在微信上闹腾过多少遍了,用户早已疲惫不堪,习以为常,自然二级还是三级都不重要了。
讲了这么多,剩下的就靠你自己悟了,什么微信群、朋友圈,甚至于你群发好友,能带来多少卖货价值,懂的都懂。
2、货
以前是人找货,现在是货找人,产能过剩的时代背景下,大家都是标准品,无非就是拼需求跟供给的改革。
需求改革就是内容消费大于物质消费,什么刷抖音刷小红书,看着看着就被种草安利买了,不像以前的传统货架电商,有需求了去淘宝一下。
内容消费能够激发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换句话说也叫兴趣电商,货架购物是本身就有物质需求,兴趣购物是没需求也要激发创造你的需求。
供给改革则是靠供应链的运营避开跟标准品的竞争,比如什么场地直供,产品个性化定制、用户分层运营等,形成差异化的优势。
传统的货架电商也需要兴趣电商这些新兴平台进行互补,毕竟消费者的行为习惯是多种多样的,也是在改变的。
比如有些人就是不愿意去淘宝京东搜索比价购买,沉迷于抖音小姐姐推荐的高价产品,你要说这班人是韭菜,活该因为信息差被收割,买到性价比极低的产品。
但人家就是醉心于内容上的种草,并认为自己的选择是明智的,小姐姐喊了那么多声靓仔,多付几十块钱算得了啥,这也算是变相的内容付费。
不要觉得互联网傻子多,互联网除了物质消费之外,是有精神消费的,榜一大哥那是真大哥,家人们那是讲感情的,钱算什么东西。
所以,微信推客们卖的那些货都来自于商家,商家还是那批商家,货还是那些货,没有内容,纯靠堆人力去私域杀熟,能有什么未来呢?
3、场
以前是场聚人,现在是人即场,道理是这么说没错,微信上的每个用户,理论上都有自己的成交场景。
私域、熟人经济、口碑传播、人脉裂变等,在社交平台的早期,是存在这样的红利,后期的场则在慢慢萎缩、退化。
当然,老马不是一棍子打死,私域运营得好的也大有人在,但这不是主流,小众不能代表大众,如果私域能吃一辈子,那早些年玩QQ的都发达了。
因此,微信电商的场不在私域,私域是用户运营的场,成交应该放在货架上,货架除了线下的,还包括了线上的,最后加上内容运营,补齐内容消费。
就好像微信营销的本质是诱导分享,微信电商的本质就是微信小店,尽管腾讯以前推出过N多个旗下品牌的货架,最后都拆了。
但老马真心觉得,现在的货架,也就是微信小店别再折腾了,留着吧,再加上视频号的内容运营,兴趣内容一消费,这不就形成闭环了么。
抖音小店和橱窗已经把模式跑通了,视频号照着抄作业就行,话又说回来,抖音早期也是推出了抖客平台,跟微信推客差不多,都是想着蚂蚁雄兵,靠人多力量大,到处去引流导流。
结果去年3月份下架了,不现实,早些年淘客能做起来,那是有SEO加持,网站有源源不断的流量才有转化,现在百度都不大行了,做淘客的自己都愁引流。
要么转型做短视频带货号,要么搞微信群发优惠券,要么小红书种草加人,专业淘客都这副囧样了,你还指望千千万万流量都没玩明白的宝妈,中老年大叔大妈帮你攻城略地。
扯远了,回到场这个话题,视频号电商已经是一个完整闭环的场,压根就不需要微信推客来什么事儿,扶持好优质创作者,做好算法分发和用户体验,这是可持续发展的。
没事搞个微信推客,还让一群分销机构去搭建各种平台、工具,大肆宣言不靠谱的收益承诺,不说是忽悠人,倒是真折腾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越来越差。
潮水褪去,卖铲子的赚到钱了,怀揣互联网淘金梦的韭菜们梦碎了一次又一次,总的来说还是希望有良知的人,一眼看得到本质,看得到天花板的过来人,多劝劝他人。
4、总结
啰嗦了一大堆了,简单总结几句,视频号电商是长期可做的,作为兴趣电商,跟早期互联网的测评、导购视频文章一个道理,存在即合理。
微信推客,长远来看没有戏,老马个人不建议投入太多,本质上面都给大家剖析完了,有余粮有余力爱玩爱折腾的无所谓,随便入场。
对于个人来说,微信推客没有暴富的机会,实现月入过万那都是玄学话题,个人要认清自己的长短板,不要盲目相信别人的成功自己也能够轻易复制。
对于分销机构、软件工具供应商就没什么可说的了,跟着平台卖铲子的,赚钱不丢人,吹牛逼忽悠人的时候低调一点,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欢迎关注点赞转发,有任何问题和需求请评论区留言,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