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微信朋友圈

作者: admin 分类: 评论分析 发布时间: 2013-05-02 10:57

你每天会关注几次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你会不会设置朋友圈权限?对于这两个问题,相信第一个比较容易回答。第二个看起来就似乎没那么简单。朋友圈权限设置可以屏蔽自己不想关注的人,但自己却不舍得去删除这些好友。此外,朋友圈权限设置也可以令的好友看不到自己的隐私,更可以限制陌生人只能看到自己相册里面的十张照片。

微信朋友圈的设计一方面考虑到用户有限的精力,以及用户交友选择的实际情况是比较趋向于经常联系的朋友们。另外一方面也考虑到用户的窥探心理,以及隐私问题。人总是矛盾的,既有想窥探他人隐私,又想保护自己隐私的情况很普遍。朋友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迎合了用户的需求,但它不仅仅是为用户创造价值,也在为营销者创造价值。

其实,微信的营销价值还在于社交,加上互动沟通,以内容作为载体,整个思路也几乎没有走出微博时代的那一套。朋友圈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三角恋”关系。例如A与B是好友,B与C是好友,那么A与C可能是好友,也可能不是好友。按照数学上的理论就有点过于理性化了,A=B,B=C,那么A=C是毋庸置疑的。A可以看到B的朋友圈更新,B也可以看到A的朋友圈更新。同理B可以看到C的朋友圈更新,C也可以看到B的朋友圈更新。但是A就不一定能够看到C的朋友圈更新,C也不一定能够看到A的朋友圈更新,除非A与C是好友关系。如果A与B是好友,A与C是好友,B与C是好友,那么三个人之间的朋友圈就完全打通了,他们之间的朋友圈动态是实时共享的,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其余两个好友的朋友圈动态,除非有一方设置了权限。

因此,朋友圈之间的关系是三角交叉三角的关系,彼此的连接点就是其中的一个角点或多个角点。画出朋友圈的关系图谱不难看出,看似放射状的关系链之间缺少了一些连线,如果能够每一个三角都连接起来,那么完整的关系网就形成了。作为一个微信营销者,关键在于如何发挥每一个角点的作用,使之能够与其它角点进行连接。传播的道路打通了,内容输出才有可能实现传得更广的效果。

信任是连接的扣子,微信虽然打造的是一个基于强关系的私密社交圈子,但其中也不乏有陌生人的存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没有错的。但实际情况不一定如此,陌生人社交就是其中一个例子。款且,人脉在中国人看来犹如金钱般重要,加上朋友圈原本就是封闭的,你也没法进入人家的人脉圈,除非彼此之间做一次交换。值得期待的一点就是人脉圈子之间的交换活动能否成为微信的一个功能,或者一个应用。人脉交换本身就是一个基于信任的行为,有了引荐人的牵线,对于一个完全陌生的人来说多少就有点认同。说到底就是信任的一种传递。

为什么微博不能成为一个富社交平台,关键还在于朋友圈之间已经完全打通了。你的人脉圈子,他人的人脉圈子完全是没有屏障的。微博倡导的是一种“滥交”,关系太过于混乱,信息流展现太快焦点不集中,导致信任基础太薄弱,理所当然营销转化率过低。现在朋友圈的动态信息展示也面临微博一样的问题,个人认为可以采用类似QQ群的信息提示功能设置来解决,而不是完全屏蔽自己或屏蔽对方。不是A就是B,不是B就是A,朋友圈权限的交互设计太过于理性,还没法仔细考虑到用户的弹性需求。

如何能够利用好朋友圈来进行微信推广,有什么高效的工具减少人工操作,敬请期待下一期的《微信公众账号推广第十招》 。 我将为大家分析互动沟通的技巧,借助他人的力量实现推广内容的快速传播。如果策划得当,那就有可能引发微信上的一次病毒营销,你值得期待。

文:马佳彬 【欢迎大家转载本文,尊重版权,烦请转载时注明出处,谢谢】

下面的广告也请您看看:【本人正式面向企业、商家提供微信营销内训,策划和代运营服务。同时也诚意寻求培训合作机构、高校等。联系电话:15012441567 (24小时开机)另外有投资意向,能保证资金迅速到位,以便产品项目尽快开展的朋友请速联系。(欢迎媒体约稿采访)】

===========================================

马佳彬微信营销公众自媒体账号 wxmajiabin,欢迎大家关注。

1.最新微信营销干货。

2.微信营销策划案。

3.微信营销培训视频。

4.微信资讯。

5.个人观点,实战案例,第一时间推送。

打开你的手机微信客户端,点“朋友们” – “添加朋友”,搜索微信公众账号 wxmajiabin 进行关注。或者直接搜索公众账号中文名称“马佳彬”,认准黑色头像,添加关注。

如果觉得本公众账号好,请推荐公众账号名片给你的朋友,谢谢。

你也可以点右上角分享给朋友或者到朋友圈。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赞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

Protected by WP Anti Sp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