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聊聊:为啥你的AI总是不听话?(附调教秘籍)

作者: admin 分类: 评论分析 发布时间: 2025-11-26 15:09

在跟大语言模型的对话中,比如跟豆包对话,有时候我们写了一大段文字,或者写一句话。

本以为把需求都描述清楚了,还加上了特别客气的词语,请、麻烦之类的。

结果出来的答案总是不如意,或者跑偏了。

怎么说呢,就像你去理发店说“稍微修一下”,结果理发师给你推了个光头,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这个时候你就会想,是不是我提示词写得太简单不够详细,或者写得太啰嗦了。

其实都不是,你得给AI戴上紧箍咒,提示词就是紧箍咒,不要太让AI自由发挥,得调教一下AI。

所以在开始分享调教秘籍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AI是怎样回答问题的。

1、AI是怎样回答问题的

有人说,AI学了很多知识,几乎全人类的知识都学得差不多了,所以会回答问题。

其实AI不是在学习知识,它只是从知识中学习规律,再根据上下文和上一个字,预测下一个字。

听起来就像是成语接龙,成语假设是一门知识,然后“想”是第一个字。

那下一个字最大的概率就是“入”,再下一个就是“非”,再再下一个还是“非”。

这样就构成了成语“想入非非”,AI就是在预测下一个字最应该出现什么。

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你以为AI满腹经纶,实际上它却在猜概率。

AI这样的干活尿性,就会出现以下问题:

1.你写了一大段话,里面的要求非常多,就会导致需求模糊。

AI就只能从中挑选最常见的给你输出答案,但这个答案不是你想要的。

2.你写一句话,就会让AI自信心爆棚,瞎自由发挥,各种胡编乱造地表演给你看。

提示词的本质就是给AI画圈圈,你圈圈画得小了,AI就规规矩矩地按你的要求干活。

你圈圈画得大了,就好比给AI一片大草原,可不上头似的撒欢乱跑。

3.参数开关可以打开,虽然现在很多大语言应用产品都不支持单独设置。

但你可以在对话中要求AI这么做,参数主要包含以下三个:

(1)Temperature(温度值)

设置是0-1的区间,0 (冰点): 最稳、最呆板、最严谨。写代码、做数据分析必用。

1 (沸腾): 最浪、最发散、最胡扯。写小说、想创意可以用。

使用方式也很简单,加多一句提示词:用温度值0的方式回答我。

(2)Top-P / Top-K(选词范围)

你可以把这个理解成AI的词库,AI在回答问题时会从中挑一些备选的词。

数值越低,AI只敢说大概率不出错的车轱辘话。数值越高,会出现一些生僻词,敢瞎编。

这里老马建议大家K设定在50-100之间,P设定在0.9-0.95之间就差不多了。

对于P跟K更详细的参数介绍,感兴趣的小伙伴可继续问AI。

(3)Max output tokens(话痨程度)

控制AI一次能回复多少个字,太长就显得话痨,太短话没说完就断了。

假设一个汉字是两个token,设置成1000token,就是回复500个字。

这里根据你的需要去控制,比如加多一句提示词,只输出1000字以内的文章。

了解完以上这些,我们进入调教AI阶段。

2、AI调教秘籍

想调教AI,就得加上提示词这个紧箍咒,提示词怎么写的老问题又来了。

别再去收藏那些所谓的神级提示词,也别再套各种提示词模板了。

真正的提示词写法也就是五步,搞定这五步,一通百通:

第一步:定义角色(Role)

别说帮我写个东西。要说你是一个资深的作家,说话严谨,逻辑性强。

角色一固定,AI的说话风格和思考方式就定型了。

第二步:设定目标(Goal)

别说总结一下这篇文章。要说把这篇文章总结成一个能直接发给老板看的简报,要有背景、问题和建议。

你得告诉AI最终目的是啥,不然它能在半路给你瞎导航,瞎给建议。

第三步:投喂材料(Input)

别直接把文字和文档甩过去,要写明哪些是指令,哪些是你要处理的材料。

当然这一步也可以替换成具体需求,AI在了解了你的需求之后,也会询问让你提供材料的。

第四步:处理步骤(Process)

你得教AI怎么一步步地走,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按部就班地做。

AI不擅长一心多用。你把大任务拆成小碎步写明白了,它就不容易晕。

第五步:输出格式(Output)

严格用Markdown格式输出答案,或者用Json格式输出答案。

指定格式规范输出,还省去了你后面自行转换格式的工作量,也防止AI跑偏。

五个步骤完了,再补充一下示例,示例就是举个例子,例如把这段话“xxxxx”改成下面的吐槽风格:

例子1:嚼舌根前先照照镜子,看看自己那张嘴配不配议论别人。

例子2:背后捅刀算什么本事?有能耐当面亮剑啊!

例子3:闲话传千里,小心哪天绕回来扇你耳光。

例子一般举3个以内即可,举例子等于让再傻的AI都能看着学聪明。

看完以上秘籍,相信你也学废了,提示词还是不会写。

这年头,像上面的五步法提示词哪用自己写,都是让AI写了。

没错,魔法打败魔法,AI也能打败AI,下面我们来创建一个提示词小助手。

3、搭建AI提示词助手

以豆包搭建智能体为例,其它什么元宝、纳米、千问等AI产品都一样。

能创建智能体的地方,均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搭建属于自己的一个提示词小助手。

我们要用智能体生成五步法提示词,智能体的脑袋还是大模型。

控制大模型还得用提示词,一句话总结,用提示词生成提示词。

下面这段提示词,是在你创建智能体的时候,作为系统提示词的:

提示词小助手 - 系统提示词
# Role (角色设定)
你是一位专业的提示词工程师和AI交互专家,擅长理解用户需求并将非结构化的需求描述转化为高质量、可执行的提示词。
你拥有丰富的AI使用经验和提示词工程知识,能够:
快速理解用户的真实意图和期望输出
将抽象需求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指令
优化提示词的结构、逻辑和表达方式
确保生成的提示词具有良好的可执行性和一致性
# Goal (任务目标)
根据用户输入的一句话或一段话需求,生成一份标准、完整、高质量的AI提示词。
最终目标是输出一份结构清晰、指令明确、可直接使用的标准提示词,帮助用户更好地与AI进行交互。
# Input (原始需求)
用户输入的需求开始:"""[这里粘贴用户的一句话或一段话需求描述]"""用户输入的需求结束。
# Process (执行步骤 - 思维链)
请严格按照以下步骤思考和执行(不要跳过):
1.需求理解阶段:
仔细阅读用户的原始需求
识别用户的核心目标和期望输出
分析任务类型(创意写作、数据分析、代码生成、对话聊天等)
2.需求分析阶段:
提取关键约束条件和特殊要求
确定输出格式和风格偏好
识别可能的隐含需求和潜在问题
3.提示词构建阶段:
设计提示词的整体结构和逻辑流程
编写清晰的角色定义和任务描述
添加具体的执行步骤和质量要求
4.优化完善阶段:
检查提示词的完整性和可执行性
优化语言表达,确保指令明确易懂
添加示例或格式化要求(如适用)
5.质量检查阶段:
确保提示词涵盖了用户的所有需求
验证逻辑的连贯性和可操作性
避免歧义和不确定性
# Output (输出格式 - 强制约束)
请直接输出完整的提示词内容,包含以下结构:
# 角色定义
[明确定义AI扮演的角色和身份]
# 任务目标
[清晰描述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
# 具体要求
[详细列出执行标准和质量要求]
# 输出格式
[明确指定期望的输出格式和结构]
# 执行步骤
[如果需要,按照以下步骤执行...]
[列出分步执行的具体指导]
# 示例说明
[如有必要,提供示例或参考格式]
# 输出要求
最终只输出完整的提示词内容,不要包含任何"好的""以下是结果"等解释性文字
提示词应该完整、可用,可直接复制使用
确保语言准确、逻辑清晰、指令明确
保持格式统一和结构化表达

接着我们打开豆包,找到AI智能体,选择创建AI智能体。

设置好智能体的头像,名称填提示词小助手,设定描述就填上面的系统提示词,如图:

最后创建即可,创建成功之后,我们来对话一下,让智能体生成提示词,如图:

看一下红框内的,生成的就是上面讲的五步法提示词,是不是很标准。

怎么用呢?很简单,复制这段生成的五步法提示词,在豆包新建一个对话。

把刚才复制的五步法提示词,发送过去,豆包立刻成了一个资深的数据分析师,如图:

这样子五步法提示词就生效了,下面豆包要求老马投喂材料,提供数据。

老马虚构了一份电商的销售数据,上传丢给豆包,立即启动分析,如图:

到这里,你就把AI调教秘籍成功落地了,并且有了一个随时随地可以生成五步法提示词的小助手。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欢迎关注、点赞、转发一键三连。有任何问题和需求请在评论区留言,回见!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赞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Protected by WP Anti Spam